杨增匆匆忙忙赶到小羊崽家门口,心里还在琢磨,这次别再被忽悠了。小羊崽一看我来了,脸色有点阴沉,杨哥,你快帮我看看,我被二手车商套路了。说完,她又叹了口气,之前不是说好价格嘛,怎么现在又要加价?
我问了一声:具体怎么回事?她就一五一十把事情说了。她前段时间跑到宁波,把自己的车卖了,咸鱼翻身那几天,心里还挺喜的。那会,对方说得挺明白,价格、手续都谈得差不多,就等交钱怎么回事了。她说,自己也去查了市场行情,觉得报价合理,算是比较顺畅的一笔交易。
可谁知道,几天后,那边二手车商的电话又来了,说要追加加价。你说奇怪吧?车都卖掉了,怎么还能搞这种涨价游戏?我心里隐隐觉得有猫腻,但没瞧出个所以然来,毕竟二手车行业里,这套路多了。她说,那的确像是在被卡着不放,就是要加钱。
我跟她说:你详细描述一下他们怎么操作的?她就叙述:一开始,卖了车后,他还给了个售价承诺,然后又说一些附加条件,比如手续费、检测费,金额都不大,也就几百块。可到一打电话,说这车检测结果不好,要加个调试费或者修理费,还说车用了长时间,价格要重新商量一下。你们当时还觉得这个算合理?我笑了笑。她嗤之以鼻,我那时候就觉得奇怪。
我心里有点火,想,别说这个卖车的小把戏,就算是逼人加钱,也是那行业的常见套路。二手车商的套路有两大核心:一是低价诱惑,再巧妙埋伏坑。二是利用交易髙峰缝隙,强行加价让你尴尬。
我翻了下手机相册,找出之前跟她的聊天记录和车辆信息,看了看。车子车况不错,里里外外都保持得还算整洁。看来,她也没多大毛病,只是被人利用了信息差。她说:我觉得他们故意卡着我,就是想多赚点钱。我点点头:最起码,他们有意无意利用了你的信任。你没先问清楚,要加啥钱、为什么要这么加,有时候一问就能看出门道。
我还在想:到底这车商的底细是什么?他们为什么非得加这笔调试费、修理费?这是不是个圈套?
我告诉她:你看,二手车行业里,连价格的透明度都模糊,买卖双方给出的信息都不一样。这其实就像市场买菜,有时候价格就是个价格,能讲到公平的少。在这种场景下,你要做的事就是认清他们的意图。很多二手车商,就像那个狗,跑得快、咬人狠,咬中你一下就得掏钱。
她听了,笑着说:你说得挺形象。你知道吗,有个修理工跟我说,‘这些车商就像狗,咬了你一口还要你付钱’,我那时候差点没笑出来。然后,她又说:我也没打算跟他们硬碰硬,我刚才翻了下笔记——整车的价格其实还是合理的,就是那额外收费太不透明。
这让我想起了,行业里这些套路其实不只影像我们的交易,背后还隐藏着一堆潜规则。比如个别店为了短期利润,故意刁难买家,或者利用信息差忽悠买家多付钱。只要你多问几句,多了解点,如果他们非得说:这车出问题了,要加钱修理,否则不能交付。我通常会反问:具体出啥问题?有没有检测报告?很多时候,他们就语塞。
我还觉得像这种事,最麻烦的其实是心态。你当初早早就知道,这事得慢慢谈,不能急。二手车交易场上,很多人都以为贪快贪便宜就行了,结果拼了命往前冲,反而吃亏。理性点,保持冷静,有理有据,说话要硬点,才能占点上风。
说到这里,我忽然想到一个细节:我刚才翻了下笔记,车的售价是10万出头,估算下来,二手的百公里成本其实也就2元左右(考虑到油和保险),保值率也不低,大概还能——哎,细想这个没多大用处,但心里顺畅点,总比被骗的感觉好多。
这次,最后还算顺利。我们找到了那二手车商,直接砍了1500块,算是还价成功。对方那边也算配合,把手续都办了妥妥的。我心里暗暗想,以后得多留个心眼,总不能让这种套路再得逞。
二手车行业这么多年,套路其实都差不多,那些繁琐的流程和隐藏收费,只要别让自己吃亏,平心静气,还是能应对的。只不知,未来这个行业会不会变得更透明一些?车辆信息能不能更公开?对消费者更友好点?你觉得呢?
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,内容由人工完成,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(AI)工具辅助生成。AI在资料整理、语言润色、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,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。
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,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。若需引用或转载,请注明出处与作者。
免息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